师资队伍

陈峰

发布时间:2021-05-25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陈峰

教授

陈峰,男,1976年生,山东潍坊人,1995—2005年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,先后获历史学学士、硕士、博士学位,2005年留校任文史哲研究院讲师,2007年任副教授,2010年破格晋升教授,2013年任博士生导师。2006—2009年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从事博士后研究。2015年入选首批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、山东省理论人才“百人工程”,2016年获聘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。        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及20世纪中国史学史。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、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、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。已出版专著《民国史学的转折》、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》、《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(1900—1949)》、《史学引论》,编选文集《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》、《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·陶希圣卷》等。在《历史研究》、《近代史研究》、《史学理论研究》、《中共党史研究》、《文史哲》、《清华大学学报》、《南京大学学报》、《史学月刊》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。 一、论文 1、《唯物史观与二十世纪中国古代铁器研究》,《历史研究》2010年第6期; ○收入张顺洪等主编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》第1辑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2、《两极之间的新史学:关于“史学研究会”的学术史考察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2006年第1期; ○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06年第4期摘要转载 3、《走向跨学科之路: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方法论意义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11年第1期; 4、《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海外视角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06年第2期; 5、《20世纪30年代吴晗史学述论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03年第2期; ○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03年第7期全文转载 6、《〈食货〉新探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01年第3期; ○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、《从食货之学到社会经济史——社会史论战对中国经济史学的催生和形塑》,《南京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3期; 8、《傅斯年、史语所与现代中国史学潮流的离合》,《清华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3期; ○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10年第4期主体转载 ○《史学史研究》2010年第3期摘要转载 ○《文史知识》2010年第8期摘要转载 9、《趋新反入旧:傅斯年、史语所与西方史学》,《文史哲》2008年第3期; ○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08年第10期主体转载 ○《新华文摘》2008年第17期摘要转载 10、《1920年井田制辩论: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》,《文史哲》2003年第3期; 11、《在学术与意识形态之间: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》,《史学月刊》2010年第9期; 12、《20世纪30年代冯友兰学术思想的唯物史观取向》,《史学月刊》2003年第1期; 13、《理论与材料: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成就及困惑》,《齐鲁学刊》2010年第5期; 14、《胡汉民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轫》,《齐鲁学刊》2007年第4期; 15、《文本与历史:近代以来文献学与历史学的分合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10年第1期; ○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16、《利弊交织:史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联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04年第8期; 17、《学术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06年第8期; ○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06年第11期摘要转载 18、《超越决定论: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大变革》,《东岳论丛》2009年第1期;○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19、《后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客观性问题》,《东岳论丛》2004年第3期,第一作者; ○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04年第8期摘要转载 20、《20世纪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史意义》,《东岳论丛》2002年第2期; ○《新华文摘》2002年第8期“论点摘编”收录 ○收入张越主编《史学史读本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6年 21、《西潮冲击下民国史学风气的嬗变》,《山东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3期; ○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 22、《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学术定位再认识》,《山东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1期; 23、《考据学人眼中的唯物史观史学》,《山东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3期; 24、《论延安史学机构的产生、沿革及特点》,《山东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3期,第二作者;○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06年第8期摘要转载 25、《评<20>》,《中国学术》2003年第4辑; 26、《一个从无到有的独立学门——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理论研究》,陈启能等主编《消解历史的秩序》,山东大学出版社,2006年,第二作者; 27、《反省决定论: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重建》,《大众日报》2009年6月13日。 28、《“五朵金花”的学术史解析》,《中华读书报》2011年5月11日10版。 29、《历史学的转向:〈后现代与历史学:中西比较〉评介》,《书坛话语》,泰山出版社,2005年; 30、《陈寅恪“预流”说辨析》,《清华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5期; ○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11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1、《社会史研究的新创获》,《理论界》2011年第11期; 32、《书讯:〈民国史学的转折〉出版》,《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》2011年卷。 33、《民族主义与德国历史思想》,《博士后交流》2007年第2期。 34、《唯物史观与实验主义——民国学界关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探索》,《齐鲁学刊》2012年第5期。 ○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3年第3期主体转载, ○人大复印资料《经济史》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 35、《唯物史观史学与实验主义史学的冲突——以李季为个案的考察》,《中共党史研究》2012年第12期。 36、《齐思和与现代史学之建立》,《求是学刊》2014年第4期 ○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7、《从专题研究到通史撰述:清华“史学研究会”的学术路径》,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》2014年第3期 38、《新诠释体系的构建》,《大连大学学报》2013年第4期 39、《傅斯年的留学生涯》,《国学茶座》第1辑,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 40、《陈寅恪与西学的因缘》,《国学茶座》第2辑,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41、《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》,《国学茶座》第5辑,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42、《刘大年与建国后十七年史学断想》,《齐鲁学刊》2014年第6期 43、《唯物史观与实验主义——民国学界关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探索》,陈勇主编:《民国史家与史学(1912-1949)》,上海大学出版社,2014年 44、《回归学术 走向专精——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述评》,《国际史学研究论丛》第1辑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5年 45、《清初正统史观的推进及山东学者的贡献——以马骕、孔尚任为中心的讨论》,《明清时期的山左学术》,齐鲁书社,2014年,第二作者 46、《2012年山东省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研究综述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年鉴2013》,山东人民出版社,2013年 47、《2013年山东省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研究综述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年鉴2014》,山东人民出版社,2014年 48、《2013年山东省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研究综述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年鉴2014》,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49、《2014年山东省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研究综述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年鉴2015》,山东人民出版社,2015年 50、《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述评》,《中共党史研究》2015年第4期 51、《唯物史观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之建立——以马乘风〈中国经济史〉为中心的探讨》,《山东大学学报》2015年第4期 ○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 52、《20世纪30年代大学课程中的马克思主义》,《青岛科技大学学报》2016年第3期 53、《20世纪中国史学进程中的社会科学化路向概观》,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》2016年第3期 二、著作 1、《民国史学的转折——中国社会史论战研究,1927—1937》,山东大学出版社,2010年; 2、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9年,第二作者; 3、《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(1900—1949)》,商务印书馆,2014年,第一作者; 4、《史学引论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8年,撰写第1、3、6、9章; 5、《述往知来——历史学的过去、现状和前瞻》,山东大学出版社,2003年,参撰。 6、《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0年,合编; 7、《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·陶希圣卷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4年,编选 三、项目 1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:“傅斯年、史语所与现代史学的新旧趋向”(09YJC770044),主持 2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:“民国时期经济史研究的方法与流派”(13YJA770003),主持 3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:“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地位研究”(10YJA770051),参与 4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:“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”(11FZS016),参与 5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当代国际史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”(12&ZD186)子课题:“当代中国史学研究”,参与 6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:“民国史学的两次范式转换”(06CFZ006),主持 7、山东大学青年成长基金项目:“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”,主持 8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学术研究项目:“近代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儒学观研究”,主持 9、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:“西方历史计量学与中国本土化研究”(12RWZD12),参与 10、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(人文社科青年团队项目):“民国年间史语所派与唯物史观派的并立”,主持 11、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项目:“20世纪中国史学的社会科学化路向研究”(2015WLJH09),主持 四、获奖 1、200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、2008年山东省第二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、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、2010年山东省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、2011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6、2012年山东省第二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7、2013年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8、第2届“百盛—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”一等奖 9、2013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0、2014年山东省第二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1、2015年山东省第二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2、2016年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上一篇 张士闪

下一篇 黄玉顺